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

秦始皇结束了华夏大地上千年的战乱与纷争,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封建国家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秦始皇意识到了分封制所带来的弊端,创造性地采取了郡县制。

这一制度,从根本上避免了政令不通带来的弊端,朝廷选派官员到地方任职,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朝堂管理地方的意图,这一制度,曾让中国领先世界2000多年。

秦始皇干了几件大事,让后世帝王难以望其项背。除了上文提到的废分封,兴郡县之外,秦始皇举全国之力建造的万里长城,也是一项让后人受益千年的工程。

这让中原腹地有了“院墙”,让北部的游牧民族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,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骚扰和入侵。

即便是如此,秦始皇斥巨资打造的大秦帝国,竟然没有躲过二世而亡的命运,这一度让人浮想联翩,如果秦朝能够按照秦始皇的构想持续下去,华夏民族将会达到一个怎么样的高度。

要知道,秦始皇时期,蒙恬几十万大军就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,到了汉朝,竟然被搞得几代人向匈奴和亲纳贡,到了汉武帝时期,竭全国之力才解决了匈奴问题。

如此对比则高下立判,秦始皇时期的大秦锐士到底是有多猛,根本就无需赘谈。与刘邦和项羽等人对抗的秦军,绝大多数都是一群囚徒而已,正儿八经的秦锐士如果出手,刘邦项羽之流,根本就不足为虑。

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秦朝,这样的一个秦始皇,为何就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碎?有人将症结归结到了李斯的身上,认为秦朝灭亡的转折点,就是李斯叛变。

后来李斯在被腰斩于咸阳街头时,曾留下了10字预言,后来竟字字成真。原来,李斯也是一个真正懂大秦的人。

李斯高开低走,叛变了

李斯原本是一个看守粮仓的小吏,生活过得拮据而又艰难。他在看到粮仓和厕所里面老鼠不同的状态时,引发了思考,得出了奉行一生的“老鼠哲学”。

简单的总结,也就是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自己混得好不好,在于自己身处的环境如何,坐在什么位置上,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

于是,李斯便辞职,去拜师荀子,然后学起了辅佐帝王之术。并且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大势。李斯所要追求的,就是帮强不帮弱,强强联合进而得到最好的结果。

于是,李斯去了秦国,并且投到了吕不韦的门下,为他之后被嬴政重用,奠定了先决条件。

李斯在当郎官的期间,便开始向嬴政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才华,而嬴政当时正处于吕不韦干政期间,正苦于没有心腹,李斯恰好拿捏了这一点,成功的被嬴政收入到麾下。

不得不讲,李斯除了价值观有点问题之外,在才华方面是一点问题都没有。李斯与嬴政在一起讨论吞并六国的战略以及顺序,参与了帝国的规划,并且还制定出了先灭韩再灭赵的战略路线。

秦灭六国之后,李斯也收获到梦寐以求的鲜花和掌声,嬴政也变得越来越骄纵,晚年还玩起了求仙以及长生不老的野路子。

悄然之间,臣子之间的观念在一点点的转变,臣子不和之前那样提意见了,皇帝也不和当年那样能够听得进去意见了。
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陨落沙丘行宫,沙丘行宫再次见证了一位伟大帝王的陨落,而李斯伴随左右,却在这关键时刻倒戈叛变了。

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,并留下10字预言

李斯背叛秦始皇,最关键的一个点,那就是为了钱和权。胡亥跟随秦始皇一同出行,赵高动了歪心思,想着能够趁机将胡亥扶持上位。

赵高要干这事,首先就要说服李斯。赵高说服李斯的理由很简单,第一点:历代秦国的丞相,都没有好下场;

第二点:胡亥可以承诺李斯一家要权有权,要钱有钱;第三点:公子扶苏的心腹是蒙氏兄弟,李斯不可能这样受宠。

仅仅这三点,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李斯心里最痛的地方。为了钱和权,李斯决定要背叛嬴政,加入胡亥赵高的阵营,协助胡亥接受大秦江山。

承诺的很好,但是事情的发展,却偏离了原本的方向。胡亥即位之后,朝堂上的大事小事就全都归赵高说了算,李斯迷茫了。

李斯搞不懂,自己应该是该讨好赵高,还是该讨好胡亥。胡亥每天花天酒地,赵高把持朝政,李斯彻底迷失了自我。

李斯首鼠两端,还是被赵高拿捏住了,在秦二世的默许之下,李斯被打入了大牢,然后对他用了重刑。

李斯扛不住赵高的毒打,招认了自己的罪责,也给了赵高杀李斯的理由。

李斯在被斩于咸阳街头时,曾说了10个字:寇至咸阳,麋鹿游于朝野。李斯在自己死亡前夕,看到了大秦将来的样子。

预言成真

李斯果然说中了,陈胜吴广振臂一呼,天下百姓响应。曾经坚如磐石的大秦江山,竟然变得摇摇欲坠。

刘邦和项羽等义军,向大秦发起了强有力的进攻,牢不可破的咸阳,竟然被这群百姓组成的义军攻了进来。

咸阳再也不是之前的咸阳,而大秦也不再是开始的大秦。

秦朝覆灭的锅,扔给李斯和赵高很显然也不是很合适,真正的根源,还在于帝王本身,凡事有果皆有因,秦朝看似覆灭,也可以看成另一种形式的整合,反正秦朝的制度,一直活到了今天。

李斯为何要背叛秦始皇?被腰斩前留下的10字预言,字字成真

秦始皇作为中原文明的第一位皇帝,其功勋彪炳千秋,对后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。而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,至二世而亡,从建立到灭亡只经历了短短的十五年,便草草收场。

作为秦朝的开创者,秦始皇固然英明神武,但是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,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甚至最初提出要吞并六国的并不是秦始皇,而是丞相李斯。可以说李斯才是大秦帝国的规划师。

然而秦朝的灭亡,也与这位丞相有着直接的关系。这位秦始皇的得力助手,秦帝国的开创者,之后却将秦始皇和他的帝国一起推向了深渊。

丞相李斯

年轻时的李斯,在其家乡上蔡的一个粮仓中,从事着一项文职工作。这份工作主要负责记录粮仓中的粮食数量,十分清闲。因此李斯的前半生过得十分舒适安逸。

有着稳定的工作,拿着稳定的俸禄,过着稳定的生活,这便是李斯当时的生活写照。此时的李斯已经成家,和妻子一同养育着两个儿子。由于工作清闲,李斯经常可以脱离岗位,陪伴妻儿。

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。李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感到非常满意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他会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,生于此处,长于此处,最后葬于此处。这便是他为自己规划的一生。

然而一次如厕的经历却改变了李斯的想法。由于常年在粮仓工作,李斯经常见到粮仓里的老鼠。这些老鼠由于丰衣足食,体型十分肥硕,悠然自得。

而在厕所中的老鼠,不仅瘦小枯干,而且精神紧张,一有风吹草动便惊恐逃窜。李斯因此发出感叹:环境对老鼠尚且有如此大的影响,更何况是人呢?于是,李斯便决定离开家乡,到繁华的都市去开阔眼界。

李斯首先来到齐国,拜荀卿为师。但是在最初的时候,李斯并未受到荀卿的重视。直到在一次课堂辩论中,李斯清晰的思路和卓越的口才,让荀卿眼前一亮。荀卿从此以后对李斯都十分器重。

李斯在学有所成之后,经过对当时格局的分析之后,认为秦国将来是大有作为的一个国家。于是便起身前往秦国,准备凭借自己所学的成果,施展一番作为。

来到秦国的李斯首先投靠在了吕不韦的门下,很快便得到了吕不韦的重视。李斯建议吕不韦编撰一部历史典籍,供后世之人查阅,这样便能名垂青史。这一提议被吕不韦采纳,所编撰的典籍便是《吕氏春秋》。

在追随吕不韦多年之后,李斯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官职,只不过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层官职,秦国共有一千多个这样的官员。但是李斯并不气馁,他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官职,仅仅是他的一个跳板。

正是凭借这一官职,李斯得到了与秦始皇对话的机会。此时的秦始皇还只是年轻的秦王嬴政,朝中大权都由吕不韦把持。李斯见到他后,极力夸赞他的能力,让他感觉自己终将成为统一中原的伟大领袖。

于是嬴政与李斯就统一大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,随后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,以反间计离间各国君臣,并且出兵韩国,对其他诸国构成威慑。李斯的一系列策略让秦国迅速在六国中崛起,成为第一强国。

而随着秦国内政的逐渐稳固,嬴政终于可以将精力全部投放在统一大业上。而李斯也在各项重大决策中展现除了过人的智慧,得到了嬴政的信任与赏识。君臣二人配合得十分默契。

公元前218年,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三年之后,李斯被任命为丞相。

沙丘之变
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再一次出巡天下。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出巡。

由于寻访仙药的徐福始终没能将仙药带回来,秦始皇只能寄希望于术士们炼制的丹药,以延长自己的寿命。然而这些丹药实际上都是由重金属炼制而成,此时的秦始皇体内的重金属早已超标。

再加上常年的劳累,使得秦始皇的身体严重透支。此次出巡,秦始皇已经是强打精神,为的是让各地的百姓知道秦始皇还活着,趁早放弃造反的念头。

然而当行至沙丘时,秦始皇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。在临终前,秦始皇立下遗诏,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,并让他尽快返回继位。

然而这道遗诏却被赵高私自扣押了下来。在秦始皇驾崩之后,赵高秘不发丧,向所有人隐瞒了秦始皇已经死去的事实,每天依旧让人准备珍馐美味,一切都如同秦始皇活着时候一样。

赵高在上演独角戏的同时,私下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李斯。在赵高的怂恿下,李斯决定和赵高一起拥立便于掌控的胡亥作为继任者,又密谋篡改了遗诏,让扶苏接到诏书时便就地自杀。

在李斯看来,宽厚仁慈的扶苏与秦始皇大不相同,秦始皇生前赞成的法家政策,扶苏继位之后很有可能会将其全部推翻,李斯之前的努力也将前功尽弃,自己甚至会被扶苏罢免。

相比之下,胡亥虽然不是一位优秀的继承人,但是他刚好能够满足李斯的要求。能力不济的胡亥,在上台之后多半会对李斯言听计从,这样一来李斯便能继续大展拳脚。

然而事与愿违,继位后的胡亥整日花天酒地,完全不理朝政,而作为宦官的赵高能够直接接触到胡亥,于是便取得了胡亥的信任,最终赵高成功地把持住了朝政。

而曾经共谋大事的赵高,此时却将李斯甩在了一边。之后更是落井下石,诬陷李斯谋反,对其严刑拷打,最终李斯被判腰斩,诛灭三族。

在行刑前,李斯发出了:“寇至咸阳,麋鹿游于朝也。”的预言。而他死后不久,各地的叛乱便接踵而至,直至项羽火烧咸阳,曾经宏伟壮丽的宫殿,真的变成了破败荒芜的无主之地了。

结语
所谓预言,其实就是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的准确判断。李斯在游学之时,便可以看出秦国将会成为统一全国的国家,自然也能够看到秦国的灭亡。

李斯与秦始皇的配合无疑是十分默契的。然而这种默契并非建立相互的信任之上,而是出于各取所需的目的,秦始皇想让李斯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全国的壮举,而李斯则要通过秦始皇赐予的机会施展才华。

而这样的合作,缺乏牢固的根基。因此在秦始皇的遗诏违背了李斯的诉求时,李斯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秦始皇。